首页  >  职场八卦  >  “午休追剧被同事拍照发领导”:如何应对小人同事?
“午休追剧被同事拍照发领导”:如何应对小人同事?
来源: 智联招聘浏览: 554时间: 2023-09-14

有网友吐槽,自己午休时间追《长相思》津津有味,突然看到群消息,领导@全员:禁止在公司追剧,哪怕是中午休息时间!

重点是领导并不在办公室。网友当即感觉如芒在背。

评论区不少网友对此深有体会。虽然不少人对打小报告的行为深恶痛绝,但却只能勉强自保,无力杜绝。
其实这个时候,与其担心受怕,不如准备充分。从以下4个方面来武装自己,让“职场小人”没有可趁之机。

一些小报告之所以产生,是因为自己在工作上存在疏漏,给了别人可趁之机。
比因追剧而遭点名的网友,虽不幸中枪,但在公司大张旗鼓追剧的举动,的确容易被有心之人利用。
以前,一位叫小郭的同事,因为想和朋友进行为期一周的旅游,但怕被领导拒绝,于是撒谎称身体不适,需要做一个小手术。
结果发朋友圈的时候,漏屏蔽一名同事,很快被领导知道,惹得领导大为不满。
为此,她将那名“泄密”的同事给永久拉黑,再不和对方来往。
可话说回来,同事的泄密不一定是有心,但小郭的行为的确存在不妥之处。一个谎言背后,需要更多的谎言去掩盖。
自身不注意,导致被背刺也就不足为奇。
毕竟,人在职场,说者无心但听者有意,不管说话还是做事,都应处处谨慎。而堵住职场小人之口的最好办法,就是做好自己的事,把握好行为的分寸。
尽量和人真诚交流,不弄虚作假,不将把柄给他人。

自身不注意,导致被同事“背刺”情有可原。但若是产生无中生有的造谣、诋毁,本质便在于信息不畅。
自己不主动沟通,领导不了解情况,再加上第三方添油加醋乱传,最终让人做出错误判断。
身边曾有过这样一个案例:
朋友小刘在验收工作时,发现其中一个数据存在严重误差。核实下来发现,问题出在给他提供原始数据的员工老张,于是便想找老张核实一下。
结果对方得知后,不但不道歉,反而一通阴阳怪气。仗着自己是老员工,小刘只是一名新人,反复强调问题出在小刘,当初收到数据时不说有问题,现在却甩锅给自己。
小刘本想咽下这哑巴亏,却没想到,事后老张担心小刘去告状,竟先一步去找领导抱怨小刘工作态度有问题,数据审查不仔细,险些酿成大错。
结果,明明是小刘发现的问题,却反而遭遇领导一顿批评。
好在,这次小刘学会了及时沟通,先道歉自己没有在第一时间报告问题,而是私下去找老张“兴师问罪”造成误会。
并将过程原委一一道来,还把原始数据和沟通记录发给了领导看。领导不傻,对比小刘统计清晰、逻辑严密的数据,和老张含糊其辞的说辞,心中自然有了判断。
有句话说得好,人在职场,不仅要做得好,还要“说”得好。
这个“说”并不是让你去邀功,而是去改变只会埋头干活的习惯,学会向上管理。
工作进度定期向上沟通,遇到问题及时反馈给上级。既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,不给小人留下中伤你的机会,消除沟通层面的鸿沟,又可以让领导看见你的工作能力态度。
经手的工作懂得留底,即便遭遇误会,也能在保护自己的同时,不惧回击。那么这个时候,对方的小聪明反倒成了陪衬的“绿叶”,最终引发自身反噬。

面对恶意中伤,勇敢回击往往会让多数职场小人偃旗息鼓。
但要是对方实在和你过不去,不妨尝试“将计就计”。故意制造一些漏洞和缺陷,让对方去抓。
他想告你的状,你提前和领导打招呼;他想给你使绊子,你提前给他挖好坑。
小武是一家公司的法务,他的部门领导并不是法律专业出身,在处理一起公司重大案件过程中,小武从专业角度为公司减损了不少。
但小武知道同事小魏很喜欢拿别人处理的案件结果打小报告,于是在处理案件过程中及时向部门负责人汇报进展及结果预判。但在案件结果出来后,小武有意告知小魏案件没处理得很完美。
结果后来小武听说,小魏特意跑到领导面前说这个案件哪里那里不到位,反被领导嫌弃。批评他不了解情况就一通乱说。
不管你承不承认,想混好职场,必须要有点心机。
若甘做软弱可欺的职场“老好人”,只会埋头苦干,对于职场小人只能被动接招,那么等待你的,将会是一个又一个要填的坑,和一个又一个需要自证的误会。
与其寄希望于他人良心发现,不如用好职场攻防之术。表面示弱,暗地表达自己的态度,让对方知道,你是一个不好惹的人,自然退让三分。

和职场和小人斗智斗勇虽爽,但要记得,整顿小人并不是你的职场主旋律。和小人过招,适可而止。
要知道,真正阻碍你职场发展的,不是职场小人,而是自己的能力与格局。而你真正应该盯死的,是你的目标,而不是障碍。
过招之后,不论输赢,及时将频道切回主场。为公司拿下大单、淡到大客户,做出实实在在的业绩才是王道。
曾经和一位高管朋友聊天,讲到打小报告这一话题。
他表示,公司但凡做到高层位置上的人,哪个不是从基层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的。对于员工能力和工作态度,心中本就有七八分的判断。而对于一些主动找来“打小报告”的人,心里的小九九其实一眼就能看穿,只是懒得揭穿而已。
有用的信息听一听,没有用的内容,就当作日常解闷。但这样的人,一般很难受到重用。
一方面,从整体规划来看,心胸狭隘、格局过低的人往往“难堪大任”。另一方面,表面功夫做得再到位,也比不上实实在在的业绩来的有分量。
过多与职场小人展开纠缠,只会让自己无心投入到工作开展中。过度纠缠,还容易给人造成睚眦必究的不好形象,如此则得不偿失。
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:
“他把职场当后宫,你把职场当战场。容忍小人的能力有多强,你以后的职场高度就有多高。”
勇敢反击有必要,但点到为止才是格局。